导读:我国目前正逐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升级产业结构,并努力摆脱低端产业,向市场上游进发。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竞争力也将逐步加强。不过,德国企业并不畏惧实力蒸蒸日上的中国企业,对于扩大出口信心满满。他们的自信来源就是德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给我国企业相当于呼了一个响亮的大巴掌!
徳企不惧中国实力增强 中国目前正致力于摆脱能源密集型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了增强竞争力,中国企业会收购其欧洲对手以获得他们的技术。此外中国还加大自主创新。据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估计,中国中等技术含量的产品,如燃气轮机、电冰箱和起重机的出口份额已从1995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40%。中国目前是德国的第五大市场。生产资料的出口目前占德国总出口的40%。而中国正下定决心要减少投资,这势必会对德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路透社称,德国企业并不惧怕中国实力的日渐增强。让徳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高枕无忧”的秘密武器就是其领先于世界的创新能力及技术。
德国德路工业粘合材料两合公司(DELO)联合常务董事SabineHerold自信满满地称,“来自中国的竞争很大,但幸运的是,中国人并不如我们那么具有创新性,相比于将新技术引入市场,他们更擅长进行仿制。因此,他们总是比我们晚一步。”德国赫拉巴商业银行经济学家StefanMuetze表示,“德国目前处于技术的前沿,研发方面的指标显示德国极具竞争力。目前我们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德国自信将扩大出口 路透社表示,目前德国目前专注于高性能高价位机械的开发。英特华咨询公司预计,德国及其它外国厂商对高端机械的主导地位在未来几十年都不会被动摇。该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机械产业,就必须要进行重要的结构及社会改革,这将会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此外,文章指出,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将会需要更多的机器来制造并包装食物及其它消费品。糖果包装机制造商Theegarten-Pacter总经理指出,这对于德国的机械制造商来时无疑是次大好机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果机械制造和出口国。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食品和包装机械协会估计,世界各地的糖果生产和包装设备和机械的产值约为22亿欧元。大约四分之一的机械生产来自德国。在出口方面,德国制造商持有40%的市场份额(2009年)。
德国糖果机械制造商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出口的半数产品销往欧洲市场。2009年,第二重要的地区是亚洲,其次是近东和中东地区。北美排在第四位。两个最大的国别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美国。在那里,德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60%(俄罗斯)和48%(美国)。
技术依赖成阻碍 目前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在引进国际高端设备时,没能进行很好的消化、吸收、创造,没能在市场跟踪分析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市场的先机。因此,一直跟在国外企业的后面,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市场主动权。
对食品机械行业来说,要想与时代同步,要想继续发展壮大,走大企业的正规发展道路,就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国际包装机械市场同步,获取最新的时代发展信息,这样会更有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然而国内要想了解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不但要等到国际上发布之后,还要等到有人进行过翻译之后才能及时的了解到这些新兴的技术,然后再加以运用,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样一来,国内的技术水平始终赶不上,这样外企在国内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要想超过他们,就不能限制自己的发展,把市场延伸到国际上去,获得更多的发展讯息。国际的食品机械市场始终也是发展在最前端,在国际上有更多的同行,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技术,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最主要的还是能让自己的产品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和进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迅速进入研发商业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一些企业一年搞几个新产品,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市场寿命很短。而国外一些知名企业几年才搞一个新产品,技术壁垒很高。加强食品和包装机械的自主创新能力,其目的是为科研产品注入别人难以模仿的技术含量。
大力推进食品和包装机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长效机制的创新体系,推进食品和包装机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自主创新的认识。使科技设计者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长期的经济效益。二是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组建高素质的自主创新队伍,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自主创新长效机制;其次要建立适应自主创新需要的设计手段和科研设施。三是制定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方法。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创新,不知道如何实现技术跨越。因此,研究制定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实现技术跨越的方法很有必要。
如此看来,徳企并非是完全可以高枕无忧的。在机械制造方面,德国企业需要应对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产业结构日渐升级的中国的竞争。而在比精密工程专业性低一些的领域,中国可以将其自主创新的技术与其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相结合,这将是德国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期待中国企业能够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创造,最终傲立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