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各种液态奶中,巴氏杀菌乳以新鲜、营养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也成为很多人的每日必备饮品,然而,因为储存条件要求较为苛刻(4℃),即便是生产出来合格的巴氏杀菌乳,在经历了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以后,冷链环节上稍有漏洞,就可能导致菌落超标。 巴氏奶半数不合格 冷链成其发展瓶颈
巴氏杀菌奶半数不合格 山东省青岛市食安办近日对外通报,近期该市对液态奶共抽检80批次,合格率78.75%,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本次抽检12个品牌,8个品牌产品全过关。所有产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等有毒有害物质。
本次抽检产品涉及蒙牛、伊利、得益、光明等12个品牌以及4家鲜奶吧。其中巴氏杀菌乳抽检30批次,灭菌乳16批次,调制乳16批次,发酵乳15批次。经检测,巴氏杀菌乳合格产品15批次,不合格产品15批次,合格率为50%,其中光明、琴牌巴氏奶被抽检出部分指标超标。经检测,抽检的灭菌乳产品全部合格。
“液态奶主要抽检了四大类品种,其中巴氏杀菌乳合格率最低,仅为50%,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合格率较高。”青岛市食安办应急管理处处长匡雷说,巴氏杀菌乳是采用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属于低温杀菌牛奶,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经杀死,但还会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保质期比较短。
本次并非在生产厂家采样,也不是在产品出厂第一时间采样,而是以消费者身份在商品流通的最后环节采样,所以合格率并不高,也不能代表产品出厂质量状态,但这却是消费者最终面对的食品质量状况,所以,有必要将情况搞清,从最后一道关口加强控制。
冷柜机化霜时,温度会上升 为了了解市场上对于巴氏杀菌乳的实际储存条件,9月24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商场超市和鲜奶吧。记者首先来到了崂山区一购物广场,在生鲜区保鲜柜里依然销售着琴牌新希望24小时巴氏鲜牛乳和香浓鲜牛奶、光明牌特品鲜牛奶,不时有市民前来选购。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生鲜部鲜奶区的管理人员,从她口中得知,他们早已接到了食安办反馈的液态乳抽检不合格通知,并告诉记者该商场当天就把出现问题的液态奶全部下架,而且告知了上游厂商。但其他批次的巴氏杀菌乳仍在销售。随后记者询问这些液态奶出现问题的原因,该管理人员说:“这个具体真不清楚,估计是从厂家到我们这里这段时间温度出了问题,因为我们的液态奶一到,就直接送到了保鲜柜里了,保鲜柜温度维持在0℃到4℃,这完全符合这些液态奶的保存温度。”
但在采访的间隙,记者注意到冷冻柜上显示的温度是7℃,这已经超过储存液态奶的温度了,该管理人员向记者解释说:“我们使用的是冷冻柜,冷冻柜有时会有化霜的过程,这段时间温度会上升,但很快就会降到4℃以下。”记者随后观察,冷冻柜温度还在上升,最高居然到了7.7℃,但随后大约过了两分钟后,温度确实下降到了3℃。
冷链是巴氏奶的“生命线” 目前,巴氏奶概念在我国消费者中越来越淡薄,产品逐渐失去市场认可度,再加上冷链运输成本高、储藏不便、货架期短等因素,巴氏奶企业在我国的发展陷入困局。
牛奶刚挤出时的温度是37℃,要通过贮奶车迅速冷却。如果无法实现挤奶、贮藏、运输、销售的“冷链”一条龙,确保牛奶始终处于全程2℃~6℃的冷藏保鲜状态,就无法生产巴氏鲜奶。因此,“冷链”运输成了许多乳品企业生产巴氏鲜奶的瓶颈,也使“北奶南运”难以成为现实。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冷链建设规模的扩大,不管是城市型乳企还是基地型乳企,都将加大对巴氏奶的投入,巴氏奶产业未来有扩大发展的机会。但是受巴氏奶终端售价略高、地域限制较大等因素影响,巴氏奶的发展周期仍然较长,对企业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实力是较大的考验。
冷链像是巴氏奶的“生命线”。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有做到“无缝”冷链,那些危害食品质量安全的“苍蝇”才无从下手。只有从生产到仓储、从运输到终端销售的冷链“一条龙”准确地保持住低温,食品行业才能够安全健康、红红火火的“高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