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有关数据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成果丰硕。2012年,我国三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05.1万件和125.5万件,发明专利受理量居世界首位。然而知识产权却成食品机械行业发展短板。从科研产品开发上看,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自行开发能力不强,科研投入少。
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 食品机械领域急需提高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持续平稳提升,由2007年的48.13持续升至2012年的60.77,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等4个要素指数全面改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是指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四个方面采用10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而构建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可全面客观反映我国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该指数逐年提升表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在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从战略高度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2007年,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以及农业、林业、国防、中央企业、科技等重要领域知识产权战略或规划相继出台,并按计划逐年推进,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当前,在我国知识产权总体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性日益显现、专利数量增长并没有伴随质量的同等提升、专利运用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
我国的食品机械产业是一个完全靠市场推动发展起来的产业,起步低、规模小、历史短、发展速度快是它的特点,同时产品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峻,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市场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大型化、智能化高端食品和包装机械主要依靠进口。
在我国近7000家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企业中,95%以上都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并且东西部地域分布差别大,大部分生产企业都集中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小而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成为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不争的事实,与发达国家制造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有数据分析,近7000家企业中约有2000家不够稳定,每年有近15%的企业转产或倒闭,同时又有约同等数量的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缺少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十几家,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约有50家。从科研产品开发上看,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自行开发能力不强,科研投入少,经费仅占销售额的1%,而发达国家高达8%-10%。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重视不够,先进技术仰仗国外,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观;价格恶性竞争依然存在,产品雷同和抄袭现象仍然普遍,小富即安的思想仍很严重;基础发展相对滞后,基础零配件、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测试仪器、机加工和基础制造装备明显落后于主机发展,并已成为影响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向高端升级的瓶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研发能力的强弱才是一个企业是否能赢得主动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期,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相关知识产权部门在“质量”上下功夫、在“运用”上动脑筋、在“保护”上动真格、在“管理”上出实招,推动知识产权成为增长要素,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