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t,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万t,国有冷库450多万t,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多万t,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传统冷库设计对冷链发展的制约已经日益明显,甚至许多传统冷库的经营陷入了困境。
当前物流业最热门话题,莫过于冷链产业。冷链产业是一个在中国刚刚兴起、充满商机的行业,也是一个与食品安全乃至生命安全休戚相关的产业。
简析我国传统冷库制约因素及发展规划
据了解,一直以来经营者虽然也努力尝试改善交易环境,将原有的批发市场向物流中心转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冷库建造知识,他们的决策受到限制,往往做出错误决策,建设场地往往不符合物流中心的基本要求,无法成功实现转型,这样的案例在各个大城市都是存在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需要物流专业人士参与决策,并且改善冷链物流环境,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推动。
中国冷链物流网路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初级农产品为例,最薄弱的是农产品的收购和批发这两个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环境脏乱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产品的交易场所、运输过程根本无法满足食品冷库的要求。很多普通百姓食用的果蔬禽肉,都是经过环境较差的批发市场流向超市、流向果蔬店,最终端上百姓的餐桌。
专家称,冷链的标准应该代表一种普遍的水平,最好不涉及太多技术的问题,而中国的冷链标准有很多部分与企业脱钩,不太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这对企业的经营形成一定的障碍。比如说对速冻冷库的具体限制,不同产品的适宜温度不一样,对温度限制得过于严格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温度是由客户要求、食品种类的不同而决定的。
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
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美国现有2200万吨的冷库,近33亿立方英尺,我国现在拥有冷库是900万吨,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中国未来的冷库需求很大。关于中国冷库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参照和借鉴国外冷库的现有运作模式以及发展路径。在国外有很多公共冷库,使用者采用租赁的形式,冷库建设的规模扩大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
虽然我国冷藏库容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按冷库冷藏容量,原国有企业的占总容量的2/3,以大中型冷库为主,库龄多在30年左右。截止2011年,我国各类生鲜品年总量约7亿吨,冰冻食品的年产量在2500万吨以上,总产值520亿元以上。显而易见,900多万吨的冷库容量还远远不够。我国的各类冷藏库,不论规模大小或功能如何,以往均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这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种建筑结构不合理,不适用现代冷链运作模式,必须进行冷库资源的整合改建与新冷库的建设。
而美国现有2200万吨的冷库,近33亿立方英尺,是我国冷库面积的两倍还要多。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未来的冷库需求很大。关于中国冷库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参照和借鉴国外冷库的现有运作模式以及发展路径。在国外有很多公共冷库,使用者采用租赁的形式,冷库建设的规模扩大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所以大的综合型冷库是中国冷库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十一个年头,这十一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其中海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