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冷藏链系统是保证易腐产品质量最重要的保障技术措施。通过分析国内蔬菜、水果、肉产品、水产品、冷饮等易腐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指出发展冷藏链技术是保证我国易腐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冷链物流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
目前冷链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食品冷链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因此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它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1中国的冷藏链及行业现状
在我国,冷冻食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冷冻肉、冻禽和冻水产品,但整个冷藏链的发展相对滞后,即使在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冷藏链仍不能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超市连锁业,为销售各种冷冻、冷藏食品,商场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冷柜、冰箱,零售终端冷藏设备的逐渐完善反过来推动了冷藏链前端各环节设备的开发步伐,同时对整个冷藏链的完整性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我国的冷冻冷藏行业主要分布在禽畜产品、水产品、果蔬、速冻食品、冷饮加工及流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的冷藏量约为7×1000000t(包括高温冷藏及低温冷藏);冻结能力约为1.6×100000t/d;制冰能力约为1.2×100000t/d;贮冰能力约为9×100000t,人均冷库占有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食品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冷冻、冷藏业,而食品工业又是农业的下游产业。在中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食品加工业。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间的比约为(1.5~2)∶1,在中国,仅为(0.4~0.5)∶1,加工量占产量的比例也大大小于发达国家。以肉类为例,200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5×10000000t,而加工仅占到不足6%,水果、蔬菜加工量也不足10%。因为加工能力不足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高达几百亿。在加工的产品中,结构不合理,精加工制品少,粗加工品多;品种少、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生产企业分散,规模小,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
2冷冻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产品更新换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外资不断引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搞活,食品加工出口大幅度增长,冷冻蔬菜、调理食品、精加工肉制品、水产品大量出口。国内市场则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多样化及加工的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冷冻冷藏企业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变了原来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冷冻产品由大变小,由粗变精,由生变熟,加上整齐精美的包装,创出了品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加工业的附加值,为加工企业自身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得这些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购置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
2.2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拉动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
部分富裕人群已进入小康,经济表现为购买第二套住房,向人口少、环境好的城郊迁移,购买家庭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