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jx导读:岁末年关,又到年终盘点时。慧聪食品工业网为大家抹去记忆的封尘,对2010年年间国内饮料业发生的某些事件进行盘点,帮助大家对过往事件进行梳理,方便人们记忆,或者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盘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关键词一: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10年里,饮料行业似乎“不可避免的”曝出多条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事件。盘点饮料行业的“安全事故”可从“中毒”和“异物”这两个方面入手。
中毒:2009年11月和2010年1月相继发生喝完雪碧后汞中毒的恶性事件。2010年10月再度曝出“娃哈哈爽歪歪福建至三个小孩中毒昏迷”的饮料中毒事件,除此之外其他品牌饮料也曝出导致消费者中毒的恶性事件。经调查,中毒事件除有人恶意投毒之外,大多是产品过期导致。
异物:从2010年1月至11月,饮料中有异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具有代表性的是“崂山绿茶”异物事件。此次事件由于厂家的态度强硬使得“战火”升级,最终“闹上了法庭”。
难道这些“安全事故”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
作为产品的“源头”,企业不但要做到防范于未然,更要在事故不幸发生后及时的进行危机公关,给受害者,给社会大众一个合理的“交代”,避免事态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作为销售终端,销售商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商业道德是大家不可丢失的重要部分。不能为了追求利益将劣质过期的产品销售给顾客,不要伤害商家的“衣食父母”。
作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可少。要懂得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不能“制造事故”讹诈商家和企业。
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者,有关部门要有法可依,依法必行,利用权威为饮料行业打造安全、卫生、有序的市场环境。
虽然,谁都不能保证“中毒”和“异物”日后将不再发生,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四方的共同努力,2011年乃至以后的饮料行业会更具有“安全感”。
关键词二:涨价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的物价也如脱缰的野马,拽也拽不住“噌噌”的往上涨,以往感觉“巨额”的百元大钞,犹如一夜之间变得如同草纸般不值一提。汽油、房价、菜价、水电、酒价等等,只要人们能想到的似乎无一不在涨。当然,饮料也在这“涨声一片”中。
2010年1月,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两家饮料行业巨头都发布公告称要提价5%,顿时引起业界的一片涨价热潮,直至2010年年底星巴克、可口可乐旗下的美汁源还在涨价中蠢蠢欲动。
究其涨价的原因,企业称是来自于成本涨价的压力。也有专业人士称,饮料涨价不是出于成本的压力,而是另有原因。不管原因几何,最终,由于竞争的激烈性,2010年饮料行业的涨价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出现大面积或者长时间的价格上涨。
2010年国家的GDP跃居世界第二了,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在向反方向发展。在这“涨声一片”中,国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对于通货膨胀时期的“涨声”,人们除了期盼工资的上涨,只有期待物价部门能“有谱”一些,各类涨价能“靠谱”一些。
关键词三:兑奖难 “再来一瓶”一个行之有效的饮料行业营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销售业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 开始,“再来一瓶”竟成了消费者、销售商和企业三方的“痛”。
消费者之痛:“再来一瓶”在炎炎夏日会让人更加的心旷神怡。但是,兑奖难的问题让消费者纠结不已。在2010年3月至7、8月间,汇源、康师傅等国内知名饮料品牌都被媒体报道过“再来一瓶”兑奖难的新闻。在消费者兑奖时,销售商总会以“不是本店购买,不予兑换”、“厂家不给兑换”等等为由,拒绝给中奖者兑奖。让消费者大呼“这不是变着法的忽悠人吗?”
销售商之痛:“再来一瓶”的营销手段增加了销售量,但是销售商并不一定高兴得起来,超大力度的“再来一瓶”让销售商有点支持不住,拿着瓶盖去厂家兑换更是困难重重,2010年12月一篇《康师傅瓶盖防伪真假难辨再来一瓶害苦零售商》的报道道出了销售商的痛,厂家以“假瓶盖”为由,不予兑换产品。更甚的是,厂家还要求零售商按照1:1.33的比例赔钱。除了康师傅以外,其他饮料品牌也有此类事情发生,令销售商痛苦不已。